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要闻
侨批中的党史 | 百岁银信里,华侨余礼津预见了未来的中国!
发布时间:2021-06-04 19:02:22】 【打印】 【关闭


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陈列室里,
珍藏着一封
余礼津写于20世纪20年代的书信。


△余礼津所写的信。


这封信不长,但内容令人震撼:它不仅见证了当年中国工人运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更看见了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所在。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进程,印证了写信人当年准确、超前的判断力。





或写于省港大罢工期间



这是一封余礼津写给和均、礼慈的信,从信封上的地址和邮戳判断,应该是余礼津从香港寄到英国的信。市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吴兆骏介绍说,这封信是在银信博物馆建设中征集到的。

    


在信中,余礼津说,自己回中国已有二三月之久,还多次往返于家乡和香港之间,而他在香港,也是“生意大汝,实实难以栖身”,在香港,他也“不过在此候和查清算数目而已”,还打算“年尾回英另作良图”。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介绍说,从信中的用语来看,可以判断这是华侨写的一封信。“里面提到‘回唐’。”他说,“当时,海外华侨是把中国叫做‘唐山’,所以,回中国叫‘回唐’”。
    


由于这封信没有留下写信的年份,信封的邮戳上也无法看清日期,刘进表示,根据信中所反映的罢工带来的影响判断,可能是写于省港大罢工期间。“1922年,香港爆发了海员大罢工,192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省港大罢工。”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港大罢工影响更大,也更为深远”。



史料记载,1925年6月19日,为了支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4个月,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省港大罢工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经济上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据统计,罢工以来,英帝国主义平均每月损失2.1亿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准备北伐战争,起了巨大作用。

    


“余礼津在信中提到大罢工带来的影响。‘在英人方面其态度略见和平,至于在港奸商以(及)卖国之徒亦见下气,目下在港楼宇只值半价,无人承受。’”刘进说,“从写信人反映的情况看,应该是省港大罢工带来的影响更明显些。”



信虽然不长但很珍贵



余礼津不仅在信中反映了大罢工带来的影响和自己的境遇,“难得的是,他在信中对大罢工的认识和态度。”刘进说,“他是赞成罢工的。在信中,他说英国人、在港奸商卖国贼的变化‘皆此次罢工之功’。”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备受欺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为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包括海内外中国人一直追寻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编研科四级主任科员杨清华表示,这封信虽然不长,但很珍贵。
“从这封信中可以窥视到当年华侨对工人阶级力量的认可和期望。”他说,“余礼津在信中说,‘倘再进一步,则我中国未可限量也。’”




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也证明了余礼津“我中国未可限量”的预见。


△这封侨批的信封及书信内文。


杨清华介绍说,大罢工在经济上、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奋斗精神。而且,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热情,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事业储备了领导力量。
    
杨清华表示,
以江门籍革命先辈为例,在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中,陈权、林锵云、冯燊、禤荣等众多江门籍革命先辈参与其中。“在香港海员大罢工中,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所依靠的根本力量是工人阶级。后来,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革命事业,有些还成为领导者。”他说,“正是有了经过锻炼的工人阶级,有了革命领导力量,才有了后来的革命成果”。


△省港罢工委员会部分委员合影。


陈权,江门外海人。1925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曾担任香港罢工委员会海员代表团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领导,1929年在上海担任全国常务委员期间被捕,1930年11月1日病逝狱中。

△林锵云


林锵云,新会罗坑下沙乡人。13岁随父亲到香港谋生,成为一名香港中国海员。1922年1月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1925年6月参加省港大罢工,担任罢工宣传骨干,先后到广州、江门、台山等地开展反帝爱国宣传。1926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燊


冯燊,恩平圣堂天村人。1922年1月,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逐渐转变了社会主义革命者。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省港大罢工中,他先后担任骑船队“大虎”号、“佛山”号两艘快艇的党代表、农运特派员等职。

 △禤荣


禤荣,恩平圣堂隔巷村人,1893年生于香港,1922年和1925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6月,返回家乡成立恩平第一个农民协会——长安农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组织发动恩平县“九一五”农民武装起义,参加广州起义。1938年受党组织派遣到香港接待安置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

叶季壮、陈日光、冯剑光等五邑地区的革命先辈虽没有到香港直接参与到工人运动中,但在江门后方都有力地组织了声援香港工人罢工的工农运动。

△叶季壮


曾担任中共新会支部委员、中共江门支部书记的叶季壮积极发动学生支援省港大罢工斗争,领导了江门一带的工人群众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叶季壮从香港赶回江门。他通过《四邑平报》组织罢工委员会和各界群众,配合参与广州东较场10万多人的集会,追悼“五卅惨案”死难同胞,抗议帝国主义暴行。

△陈斯太正在擦拭父亲陈日光的画像。


陈日光,新会会城人。“五卅”惨案发生后,他组织新会全县工人总罢工一天,游行示威,并发动新学生分社、新会工会联合会发出致全国同胞的通电。6月中旬,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陈日光组织成立新会各界群众援助省港罢工后援会,被推为主任委员,进行宣传和募捐活动。接着,省港罢工委员会驻江门办事处成立,陈日光任主任。随后他设置接待站安置由香港回县的罢工工人及家属700余人。还组织工人纠察队,协助省港罢工委员会驻江门的纠察大队做好封锁香港和缉私工作。

冯剑光,鹤山沙坪越塘望楼坊人。他在省港大罢工时担任工人纠察队第二大队队长,率领第二大队驻守香山县(中山)与澳门相对峙。他还是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白话剧社”的文艺骨干。封锁香港后,他与纠察队员中的话剧爱好者,抓住当地发生的事情编写剧本,揭露土豪劣绅、奸商的走私活动,在当地的联欢会上演出,宣传省港罢工的政策和工农联盟的道理,以提高工人纠察队员和驻地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巩固工农联盟基础,壮大反帝爱国运动队伍。




杨清华表示,从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等香港早期工人运动中走出来的这些五邑籍革命先烈为五邑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从中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并通过学习《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快速成长为五邑地区革命事业的领导者。此外,五邑地区工农群众在支援省港大罢工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其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促进了五邑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带领中国人民

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历史的发展

也印证了余礼津当年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