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乘专机抵达莫尔兹比港,开始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进行国事访问、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会晤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尔兹比港,巴布亚新几内亚副总理埃布尔率政府高级官员在舷梯旁热情迎接。 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新,也是习近平主席时隔4年再次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会晤。 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同岛国关系水平,为双方拓展广泛领域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对本地区和 平、稳定、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影响。 这个被称为“潜水天堂”的太平洋岛国,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一代代华人踏浪而来,融入这片土地,撑开一片天地。 巴新与五邑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华裔陈仲民总理 1980年,华裔陈仲民在竞选中获胜,担任巴新总理,这是巴新历史上首位华裔总理。1994年,陈仲民获得连任。他曾被誉为巴新的“政治明星”,受到大家爱戴。 陈仲民祖籍广东台山。他的父亲陈柏早年随同契约华工来巴新谋生,靠零售生意成为富商,并娶了一位当地姑娘。1939年陈仲民出生,名字意为“在巴新的中国后代”。 陈仲民天资聪颖,在澳大利亚求学归国后,他怀抱一腔政治理想,进入巴新政府机构中工作,并逐渐崭露头角。1970年,他成立全国性政党——人民进步党,并担任主席。此后,陈仲民出任过财政部长、农业部长等职务。 1980年至1997年,陈仲民就职巴新总理。在任期间,他重视文化教育,并主张与各国和平相处,推动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到中国访问,加深两国在多领域合作交流。 2001年4月,陈仲民一行回广东台山探亲。在亲友的带领下,他瞻仰祖居,又来到祖父等亲人的墓地祭奠。脚踩在祖先的土地上,陈仲民热泪盈眶,连声说:“我回来了,爸爸,您的愿望我实现了!” 华人靠三把刀立足 史料记载,1870年至1880年间,一位名叫李谭德的中国人乘坐德国船只漂洋过海,来到巴新中东部的新不列颠岛一带。几年后,他在这里开了几家店铺和一家造船厂,产业壮大,他也被当地人称做“阿谭”。 在巴新华人圈,阿谭是无人不晓的传奇。而开拓进取、扎根融入的精神,则是一代代巴新华人共有的基因。
资料图:2018年11月4日,一艘军舰停泊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
据历史学家推断,早在15世纪,在地域上靠近东南亚的巴新诸岛便有了中国商人的足迹。19世纪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穿越大洋,扎根于此。先期抵达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开平、台山、新会、恩平四邑,三大姓分别是司徒、陈、周。
虽然华人的名字鲜被记载,但“阿昆”“阿梁”“阿盛”的昵称却传遍当地,许多当地人甚至以为,华人都姓“阿”。
早期,华人在这片土地上开餐馆、缝纫店、洗衣店,依靠“三把刀”谋生闯荡。他们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受到尊重,社会地位较高。
(来源:新华社、中新社、中国侨网、江门日报)